top of page
1.jpg
3(01).jpg
Axel Ling
凌文滔
Photographed by Andreas Bocher

今日有請

1) 什麼時候開始攝影?

2) 為什麼會出版攝影書?

3) 可以介紹一下你的作品?

4) 出版時,你會遇到什麼難題?

5) 如何克服上述的難題?

6) 介紹一本你喜歡的攝影書。

7) 對於想準備出版的攝影師有什麼建議?

正式以攝影探索進行藝術創作的可能性是在高中四年級的時候。二O一七年夏天,在一次跟中學同學逛咖啡店的過程中隨手翻閱了一本雜誌,誰料一揭開內文就是日本攝影師森山大道的專訪及街拍照片。我頓時被森山大道那真誠、狂野、帶點畫意、高反差的街拍照震懾了。當下我腦袋空白了約半小時,期間血管擴張、心跳加速、身體冒汗的感覺我依舊記得,是因為我第一次看見了攝影術的本質— 時空的剖柝、攝取再演繹。此後,我身旁總會有至少一部相機,隱居於生命中的秘密也陸續以不同的姿態在我眼前展開。

以攝影集的形式造書是以一連串的靜態照片通過悉心的編序,透過攝影的語言敘述作者想表達的種種。在虛擬世界逐漸吞噬物質世界的現今,出版紙本攝影集作為一個實體的存在極具意義。出版攝影書牽涉到設計師、印刷商、物流公司、書店或者出版社團隊等等各界人士。當
中人與人的交流及互相尊重、扶持是令人窩心的。有好幾次在英國及捷克的圖書館及書店留意到手上翻閱的書籍正正印上 “Printed in Hong Kong” 有好大的感觸。會選擇出版攝影書的原因是希望看見比自己更有經驗的攝影師出版攝影書,亦藉此支持本地出版社、本地印刷業及書店(事實上沒有它們,不但普羅大眾閱讀書籍的氛圍會轉差,日後出版同銷售書籍會變得更加拮据)。出版攝影書對攝影創作生態好重要,往往擁有更成熟的攝影創作環境的國家例如丹麥、荷蘭、匈牙利、日本、台灣、法國、美國、捷克、英國等國家都會出版好多攝影集。擁有不同背景的攝影師或讀者可以透過攝影書這個空間彼此交流傳遞知識,連鎖效應亦日益俱增,百花齊放。

第一本書:時值社會及自身環境經歷巨大轉變,《留住一切,親愛的》以比較私密及攝影風格強烈的黑白相片回應及記錄自己轉變成大人這個過程,也是一個有關告別香港及二十一歲前的自己的故事。本書是探攝離留之間的生命札記。第二本書 (籌備中):過去幾年,我感覺自己是一條被中東歐精靈眷顧的蛾毛蟲,正在經歷蛻變。在朝聖的道路上,我不斷見證與我個人成長相對應的「發現時刻」(英語稱作 “eurekamoment”),這些時刻往往發生在相機鏡頭前。這促使我帶著新的視角、視覺與擴大了「版圖」的世界觀破繭而出。《A Case of Eclosion》就是由這些珍貴的「發現時刻」編織而成的故事。

因為沒有出版書籍經驗的關係,ISBN申請、尋找合適的印刷商、書脊設計、尋找合適的銷售點
,這一些也要自己慢慢摸索。

善用自己的人脈,若沒有人脈可以留意本地攝影集內提供的發行商、印刷商資料,然後再自己
摸索。攝影集基本設計方面亦可以參考自己喜歡的攝影書或者圖集。

我想介紹由蒼穹舍為日本攝影師原芳市出版的《現の闇》攝影集。《現の闇》選擇以不提供前言及後言的形式出版面世。缺少了文字上的輔助說明,讀者唯有擁抱感官世界專注細膩相片內容、相片的編序及相片/攝影集對於自己、作者、社會的意義來剖析攝影師的動機及為人。《現
の闇》的黑白照片好美,它們寧靜、優雅、私密、充滿張力,是原芳市向讀者耳邊竊竊私語。

勿急,攝影創作是讓時間沉澱、空間被囊括、「真相」浮現的藝術,若操之過急,恐怕成品只會有形無神,或甚者,無形無神而不敵時間洪流,只因觀眾早以將它們及你一一遺忘。這是相當可惜的,因為攝影師的作品完全沒有帶來給觀眾一些無以名狀的訊息及思想,那麼作品能夠帶來的連鎖效應十分有限。出版需時、需錢,最好找有出版經驗及可靠的顆伴一齊「度掂佢」。

photographer 

凌文滔千禧年出生於法屬圭亞那,O九年起定居於香港。二一年,凌氏從倫敦藝術大學的設
計、媒體和影像預科學士課程畢業,並於同年首次出版個人攝影集《留住一切,親愛的》。凌氏
現於布拉格表演藝術電影電視學院修讀藝術攝影學士學位課程苦心孤詣。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