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received_301414226132468.jpeg
christy-4.jpg
received_3629678923944893.jpeg
received_2017395781977340.jpeg
Paul Yeung
 

今日有請

1) 什麼時候開始攝影?

2) 為什麼會出版攝影書?

3) 可以介紹一下你的作品?

4) 出版時,你會遇到什麼難題?

5) 如何克服上述的難題?

6) 介紹一本你喜歡的攝影書。

7) 對於想準備出版的攝影師有什麼建議?

我記性不好,印象中應該是中學階段,我的老師借了部Minolta相機給我,我就開始學影相。

我自己從小就很喜歡讀書和買書,當然買的書比讀完的書多好多(哈)。讀書又可以吸收知識,又可以進入另一世界,對於內向和不喜歡說話的人來說,是很好的娛樂。攝影書則要到出來工作後才接觸較多,尤其對一些有特別主題或啟發性的攝影書感興趣。

 

個人來說,如果要展示作品,我喜歡攝影書多過做展覽,最大原因是書本可以保存和流傳更久更遠,而且它是實體的,設計和創作上可變化多端,放在手上比較有安全感。

第一本書 《Yes Madam, Sorry Ah Sir》:

在2009年起,我一直拍攝警察這個題材,我好奇警察在執勤的時候會做些什麼。直至2014年,雨傘運動完了,我感覺這個題材已拍得差不多了,想歸納一下。剛好brownie出版社創辦人阿玲問我有有冇興趣出攝影集,我就說不如出警察攝影集吧,因此一拍即合,就開始合作和進行計劃,最後攝影集在2016年尾出版,過程由構思到出版差不多經歷了兩年。

攝影集分開兩個部份,第一部份主體書全是彩色影像,內容都是以我的眼光紀錄警察在公眾地方執勤的日常。第二部份是本小書,裡面全是文字,包括邀請了幾位攝影評論人撰寫的文章,以及我的作品簡述等。

攝影集的設計者是台灣設計師徐睿紳,他在書本的設計上放入了不少細緻和幽默的巧思,以配合整體照片的風格。另一方面,我在排相上都花了不少時間,希望可以在內容上增加閱讀的層次,後來也因應事態發展不斷補拍新的照片,以及加入了一些反映時代和自己想法的版面。

 

第二本書:

第二本個人攝影集,其實是一本小誌(Photozine),書名叫《We fxxking love photography》,在2021年出版,只印了15本,係Digital Printing,試玩性質。緣起係承蒙設計師Benny Au邀請,參與一個橫跨四地的展覧「Here is Zine #20」,於是便從自己眾多的攝影小品中抽取一個出來,自己排版和設計,印成這本攝影誌。

照片內容全都是在香港花卉展裡拍攝,對象是正在拍攝模特兒和花朵的攝影愛好者。他們的狂熱和熱忱讓人敬佩,行為舉止也特別出眾,器材和服飾也五花八門,比起模特兒更為吸引我的注意。

 

第三本書:

除了個人攝影集外,我也參與過幾份獨立攝影雜誌或同人誌的出版,包括《與XX不符》、《麻雀》和最近仍在出版的《虎豹瑪莉》。這些出版物都是集合不同攝影朋友努力的成果,大家都是抱著一番熱血而做,自己想題目,自己出錢,沒有壓力,自由度大,沒太大野心和目標,實驗性強,能透過攝影分享自己所思所想。我是十分享受這種自由創作和集體製作的過程。

難題1)資金。資金和資源永遠是最基本問題。當時做《Yes Madam, Sorry Ah Sir》是先申請藝發局資助,但不獲批。之後則嘗試眾籌集資,結果幸運地獲得不少朋友支持,集資超額完成,於是才可以正式起動。

 

難題2)找不到本地適合的印刷廠。當時印刷廠一係報價太貴,一係唔想印,加上出版社想開拓一下台灣印刷的可能性,結果我們在台灣印刷廠印刷、找台灣的設計師來設計,然後再把書海運返來香港。過程比較複雜,原因是需要用電郵來來回回地傾,以及個人當時無法親身去台灣睇印刷,所以非常倚靠設計師的專業。

 

難題3)編輯及排相。在創作層面,編輯照片和排相是非常困難的部份,如《Yes Madam, Sorry Ah Sir》拍攝歷時接近8年,拍的照片肯定過幾千張,初步篩選都有幾百張,最後只選出103張照片,而且仲要排相,照片的先後次序對敍事方式很重要,而又因為照片多,所以裡頭我會分開3至4個隱閉的小敍事(類似Chapter)來排,只有我才知道,這樣相對比較容易。揀相和排相我有時會同步進行,未必一定是好相才揀,還要看照片前後左右的關聯和碰撞。正如大部份攝影師一樣,我都會打印好4R照片來幫助排相,也會詢問一下朋友和編輯的意見,但我暫時仍然認為排相應該是自己排,自己落最後決定,而不應假手於人,畢竟是自己的創作。

答案如上。

近年我對攝影集的影像興趣減少了,比較感興趣是照片背後的文化和故事,尤其一些我感興趣的題目,如靈魂照片、UFO照片、死亡照片、大屠殺、納粹時期、極權國度等等。我特別喜歡一本攝影集叫《How to look natural in photos》,這本書展示了二戰後波蘭在共產政權管治期間,由秘密警察所拍攝的數百張檔案照片,並由攝影師及策展人Beata Bartecka及Lukasz Rusznica研究及整理,最後集合成書,並由歷史學家Thomasz Stempowski撰文分析秘密警察的運作和照片的來龍去脈。

歷史資料和文章本身已經非常豐富和有趣。但如作為欣賞攝影集般單看照片,似乎只是一堆堆平凡而又拍得差劣的日常影像,不過整體感覺還是具有黑暗、暴力、隱藏、壓抑和不快的氣氛。但如果我們知道照片是由秘密警察所拍,卻又不知個別影像的背後細節,有些照片的意義便變得相當含糊古怪。我就是喜歡這種含糊古怪和黑暗。

慢慢累積影像,不用心急,尋求自己所好,忠於自己,找一位夾到的設計師,為自己的生命留一個底。

photographer 

關於

楊德明是一位自由攝影師、教育家和策展人。他畢業於倫敦金史密斯學院影像與傳播(攝影)碩士學位。楊先生於中大畢業後從事攝影記者及圖片編輯工作,過去20年屢獲攝影獎。楊先生於2012年舉辦首個個展《The Flower Show》。2017年出版首本寫真集《Yes Madam,Sorry Ah Sir》。作品及寫真集曾在倫敦、紐約、加拿大、阿根廷、瑞士等海外展出。以及柬埔寨、新加坡和中國。最愛作品有《廣告看板不算什麼》、《1989年的美好時光》、《無油漆無遊戲》等,作品被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及私人收藏家楊德銘(Paul Yeung),

自由攝影師、大學兼任講師及策展人。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影像與傳播」畢業碩士。曾任雜誌圖片編輯及攝影記者,屢獲獎項攝影。2012年舉辦首個個人攝影展「花非花」。2017年發表他的首部攝影集《是的女士,對不起啊先生》。重點攝影作品包括《沒有廣告的廣告板》、《八九風景如此美好》、《 《No Paint No Games》等作品曾在國際展出,並獲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及私人收藏。

bottom of page